祭典儀式
米貢祭
卡那卡那富族的米貢祭mikong是在傳統Kanakanavu曆的年底小米收成時舉行,因此可算是一年的結束祭。mikong主要的祭祀對象為tamu vina’u(簡稱tamvinau)及歷代先祖,以感謝庇佑。祭祀主要地點在祭壇/會所cakuru(請見照片1)。
祭典中主要祈禱詞之摘要為:我們崇敬的小米神啊!我們準備了米糕、飯團、獸肉、酒、魚等,請您來盡情享用。並請繼續庇祐我們保有健康的身體、充足的食物、全族(家)興旺,讓我們世世代代都能夠準備豐盛的食物,邀請您來享用。祭儀過程中,團祭的祭儀程序為:懸掛小米、男丁集合、點燃聖火、樁製米糕、出獵懸魚、巡繞祝福、拈糧祭神、觸繩納祥、驅邪解厄、結芒驅疫、唱送神曲與刺球娛神。可視為一種人神對話的儀式,含有相互扶持、驅邪解厄、祈求平安、世代興旺的意義(參不著撰人2003)。
詳細而言,mikong涵意為感恩小米神tamu vinau,也代表所有卡那卡那富族人(包括外族嫁進卡那卡那富族的媳婦)的團聚與團圓。以民國92年8月22日參與在民權村舉行的mikong為例,其儀式進行過程為:
首先,長老呼喚所有卡那卡那富族男丁到祭壇/會所cakuru 討論事情,長老先詢問各家小米vinau 是否已經收割?是否都已經入了倉庫了?如果這些工作都做好之後,就到各家去跟家裡的人討論下一步的行動。每一個家族都要把小米接到家裡來,綁上紅布條掛上去。接著兩位長老到各家族去問哪一個人昨天晚上作夢,問到作夢最好的一家要派幾個人到cakuru 裡面點火。長老再問各家昨天的夢是怎麼樣的夢,經過長老的詢問,發現昨天Ka’angena家人的夢最好,所以由他們家人來負責點火。接下來各家族派壯丁出去打獵或捕魚,然後接著進行的是各家族的家祭。在進行家祭的時候,黏糕pepe和魚vutukuru是必備的供品,每一家都要分享與交換這些食物。
進行家祭時,酒paici也是必備的供品,每一家都要分一小杯的酒給每一個人喝。家祭完畢之後,長老再呼叫所有男丁到cakuru 進行傳統的團祭,男士到cakuru 的時候會攜帶黏糕、魚、和酒到cakuru 裡面。每一個家族上到會所的時候,都要跟長老提到自己屬於那個家族,我帶了什麼東西來,然後長老再一一點算,接著,在場每一個人都要捻一點供品黏在cakuru 的柱子ucu上。
再來進行成年禮,這一次有兩位少年經過一段的考驗合格之後,由長老賜給他們帽子和一個配包,並加以訓勉。接著,長老帶領所有男丁呼喊之後開始吟唱 “Cina Cuma” (只有在祭典的時候,才可以唱這首歌)。男士唱完了之後,才會邀請女士到cakuru 旁邊一起進行以下的祭典。
 |
照片1. 民國九十五年新建的達卡努娃部落祭壇/會所「札格勒」akuru |
|
河祭
根據「台卡協會」於民國95年10月13日接受鄉公所委託(請見照片1),承辦當年的河祭活動所提供的資料指出,「河祭的由來」為:
「…在久遠年代以前,卡那卡那富人的先祖們來到幽靜美麗之那瑪夏(namasia:漢譯為楠梓仙溪)兩側台地安居繁衍,他們發現清澈曲優的那瑪夏及其支流那都魯薩(natulusa:即老人溪)、那尼沙鹿(nangnsaru)、那支蘭溪(natslna),達卡努娃溪(daganua)、貼布貼爾(tebuter:即一溪)等流域,不僅有潔淨而豐沛的溪水,同時蘊藏豐富的水生資源,魚肥,蝦大,螃蟹多,並有美味的綠藻(kunam)散佈深潭綠澗中,其種類與數量可以提供族人們全年享用不盡。為了感謝上蒼美好的創造及對這條溪流養育族人的感恩,卡那卡那富族人以敬肅的心情,發展出了獨有的祭儀河祭(即現稱所謂鯝魚祭)。」
文中同時指出河祭代表的文化意涵為:
「本鄉每年八、九月期間是颱風多雨季節。這個時節,那瑪夏及其支流因大量流水注入,水量最為豐沛,水中的魚群也在這個時候成長遽增,因此卡那卡那富族人大都選擇這段期間,擇日舉行河祭,有關河祭祭儀的過程及其代表的文化意涵概述如下:
要舉行河祭之前一日晚上,卡那卡那富族人要先做夢占,有人占到吉夢後,即有族人中長老告訴眾人隔天將舉行河祭。次日、族人將祭儀用具及食物(忌攜帶豬肉、芭蕉、避免因此污穢溪水致魚兒逃散)裝備就緒後,便前往預定舉行祭儀的地點。祭儀通常選擇大潭旁舉行,祭儀開始時,大家聚集潭邊,首先有負責祭儀的長老帶頭祈求天、地、河神保佑族人平安,並祈求神祝福及一切活動順利圓滿,幫助賞賜豐富的成果。
再來由祭司手裡拿著一束芒草對著潭面左右擺動施法,口中並唸頌咒語,引渡河神,接著祭司將米粒含入嘴中咬碎吐在手心上,撒在溪潭內,希望魚群快來覓食並長大肥壯(這個祭儀動作具有引於入潭、養殖保育的涵義),祭司動作重複幾次後,沒多久魚群果然一群群的聚攏而來,在溪潭上此起彼落的跳躍,這時年輕人趁機提起長竿漁網靜靜的將跳躍的大魚一一接撈入網(至少在20-30公分以上的鲴魚,故河祭也稱魚撈祭或鯝魚祭)。直到打撈的魚數量足夠給參與河祭的族人,即由長老主持分配,完成分配後再由祭司代表向天神祝謝,整個祭儀活動結束大夥們個背負著豐碩之成果賦歸。」
|
照片2. 民國九十五年卡那卡那富族河祭會場一:
達卡努娃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