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與宗教
社會組織
Kanakanavu稱一個家或一家人為cantanasa(cantanaha)或canpilinga,是由住在同一間屋子裡的親人所組成。這裡所指的親人除了有婚姻關係的配偶和有血緣關係的親戚外,還包括養子女,但不包括寄居的無血緣關係的客人。家長原則上是由家中年長的男性來擔任。
傳統上,部落tanasu是Kanakanavu最大的祭祀團體與政治團體,以一位世襲領袖為中心,加上軍事領袖、祭司與長老會議。不過,至少從日治時期以後,Kanakanavu的領袖就改成推舉制,以年長聲望高者擔任。
目前Kanakanavu兩大聚落Tanganua與Navungnavung各有一位頭目,若有重要事務時會召集長者與壯年人一起商議。對於Kanakanavu而言,在日常生活當中,仍可以清楚地看到,縱使Kanakanavu人因為人口相對少數與通婚頻繁,而使其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然而其常續性的我群認同與我群/他群的分類與區辨,仍然透過家與各種生命儀禮、說母語、Kanakanavu傳統小米儀式(米貢祭mikong)與河祭(kaisisi cakulan)的舉行等而得以持續。
通婚所生下的孩子,則會以Kanakanavu特有的名譜(見表1)為之命名,命名方式為,長子以祖父的名字為名,長女則以祖母的名字為名, 其餘子女則以父親的同輩親戚名字命名(參見圖1)。透過讓孩童Kanakanavu擁有自己族群的人名nganai與家名/姓nganai tanasa ,可讓他們從小就認知到自己有別於其他族群,並且也傳承祖先的人名。幾位Kanakanavu朋友就強調這可以讓孩子不會遺忘自己的祖先,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族群身份,因此是一項很好的文化制度。耆老WA就說,
「祖先所給的名字是沒法改變的,看名字就知道是哪一族的,祖先的名字會傳到下一代,如此傳下去,就知道是哪一家的人,不會忘了祖先。應該要認同自己的族。」
|
表1. 卡那卡那富族名譜 |
 |
|
圖1. 卡那卡那富族命名原則示意圖
系譜符號體例
○/△ 女性/男性(生者)
●/▲ 女性/男性(已歿)
|
 |
傳統宗教信仰
Kanakanavu有其特有的「傳統」宗教信仰體系,包括,各有一套神靈信仰體系、一套隨著作物種植、狩獵以及魚撈等生產活動運作的歲時祭儀,還有各自的生命儀禮與巫術等。舉行這些「傳統」祭典儀式時,需由特定的宗教領袖或儀式專家來執行。
根據日本學者佐山融吉與小島由道於二十世紀初年,以及國民政府時期的學者林衡立與衛惠林等的調查顯示:Kanakanavu保有一套異於幾個相鄰族群的宗教和儀式體系。這套體系包含了祖靈信仰、神祇信仰、歲時祭儀和生命儀禮等,成為Kanakanavu面對人、自然與超自然所具有的一套宇宙觀(cosmology)和行為準則。
Kanakanavu傳統上具有神祇與靈的信仰觀念,靈可分成生靈tinaravai或intsu與死靈utsu兩種。而值得注意的是utsu除了指稱死靈之外,還可以指稱神祇。換言之,Kanakanavu將神祇與死靈分在同一個範疇。綜合佐山融吉與林衡立的研究,Kanakanavu的傳統歲時祭儀計有十一種:開墾祭、播種祭、除草祭、拔摘祭,藜出穗祭、嚇鳥祭、結實祭、收割開始祭、收割終了祭、收藏終了祭、(驅疫祭)、敵首祭和獵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