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廳的建築特色

對傳統大家庭來說,公廳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大都建構巍峨、金碧輝煌並佔地寬廣,因此若細細觀察公廳的建築常可發現不少傳統建築得特色與古人的巧思。

 

 

屋脊

原始的功用即為壓住屋坡邊緣上之瓦片及增加屋頂重量,以防止二者被風掀掉。

而在從正面屋脊形式有大脊、小脊及西施脊三種。

大脊:高厚的工字形屋脊,中間常置鏤空花磚或貼彩色磁磚。多用於廳堂等主要空間。在傳統的建築中公廳的屋脊常會使用大脊並且會有燕尾。



小脊:實心方形的屋脊,多用於廂房護龍等次要空間。


西施脊較不常見

 

從側面則可分為燕脊與馬背

 

燕脊:在本省傳統建築中大多只會出現在廟宇或祠堂,但是在金門的一般民宅卻均使用燕尾。

馬背:多用於一般的民宅。
金形圓
木形直
水形曲
火形銳
土形方

 

磚瓦

磚、瓦的來源,早期仍從大陸運來,以紅磚、紅瓦為主,因為土質及柴燒的關係,產生「窯變」,(係稱煤煙斑),所以在牆面造成多彩的圖樣。非常美觀。台灣產製的磚瓦大概在嘉慶年後陸續使用。

屋頂上在用的為薄瓦,凹處朝上稱為『笑瓦』,凹處朝下稱為『哭瓦』。

屋頂上專用的『筒瓦』。

磚瓦堆出的屋脊

日治時期磚的規格改變,所引進黑色的「日本瓦」

又分為地磚及條磚兩種,地磚有釉面的稱為油面磚,及無釉面的素面磚,依式樣有方形、正六角形、長六角形、八角形等多種。
地磚鋪面,在傳統建築中,而腳下所踩踏的地板稱之為鋪面,其往往充滿著人文氣息。

四角油(釉)面磚

六角油(釉)面磚

斗子牆(護壁):中為空心,內填砂石。

飽經風雨的磚牆

 

牆壁

除了大戶人家有財力可買進大陸價昂質佳的材料,一般民居使用的建材多是因地制宜,例如北部大屯火山群地帶盛產安山岩,利用其砌牆就成為當地民居的特色﹔南部山區取得竹材容易,因此編竹夾泥牆特別多﹔而咾咕石房子則是澎湖的最佳標誌。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構築方法,也形成多變的組砌美感,常見的牆體有以下幾個種類。

斗子牆(護壁):中為空心,內填砂石。

飽經風雨的磚牆

 

 

門窗

傳統建築門窗提供人們進出、採光、通風及防禦的功能,但除了這些實用的功能外,門窗其實也富含一些意寓在裡頭。而在本地的公廳可發現在門窗中藏有不少有趣之處。

造型雄偉的外門

公廳的正門

邊門以及上面的書卷彩繪

門板

八角型的窗

門上獨特裝飾


 

 

擺設

在公廳中自然也會有不少的擺設,有祭祀用的桌、椅、香爐、金爐......等,而在參訪的過程中發現了幾樣具有特色的擺設。

金爐

金爐

咸豐年間的香爐

昭和三年放置的桌子

 

一般在公廳裡都會懸掛家族的世系表